「2019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42.1%,由於國內需求仍將持續成長,國內產量難有較大提升,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今後還將上升。」
「煤改氣、煤改電強制推行有些是有副作用的,所以要改變它的強制推行,要更加市場化的運作。」
上述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韓文科在近期舉行的2020高安陶瓷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對我國能源發展現況及能源改革方向提出的觀點。
「煤改氣」一刀切下的陶企用氣荒
在近幾年陶瓷產業新一輪的轉型升級過程中,清潔能源改造,是始終繞不開的一道坎,因多個產區「煤改氣」一刀切,造成了全國陶瓷產業格局大變。
2020年9月底,是廣東江門陶瓷產業「煤改氣」的最後期限,進入10月,作為陶瓷產業最為集中的園區恩平沙湖,未完成改造的企業被停產改造,完成改造企業卻面臨供氣不足只能停產的限制。
這不是個案,2020年全面使用天然氣生產的清遠、肇慶,已多次遭遇突然「斷供」事件,給陶瓷企業正常生產帶來了諸多的困擾,甚至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最為嚴重的7月中旬,清遠源潭天然氣停機事件造成10家陶企損失多達千萬,至今未有單位為此負責。
時間追溯到2014年全國最早統一實施煤改氣的泉州、晉江、南安,改氣之初,由於供氣嚴重不足,氣價暴漲,不得不重新允許陶瓷企業重新燒煤長達半年。
2016-2017年是全國包括陶瓷產業在內的工業企業「煤改氣」最為瘋狂的一年,全國多個產區陶瓷企業被要求強制改用天然氣,結果造成了2017年秋冬季全國性氣荒,氣價最高的山東淄博,LNG氣價一度超過6元/m³。
儘管此後我國透過加大開採和進口天然氣增加供應,但各地改氣初期仍出現嚴重的供氣不足,這問題主要出在供氣管網設計不足造成的。
隨著供氣能力的提升,陶瓷業者更為擔心的是,與煤炭高度市場化相比,具有壟斷性質的天然氣氣價波動過大帶來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中國能源國情的五個「大」
油氣對外依存度未來還會上升
韓文科認為,中國的能源發展現況可歸結為五個「大」:
第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
能源消費總量一是跟人口有關係,也跟居住的環境有關。二是跟經濟發展有關係,經濟發展處於工業化、都市化過程中,經濟體量大,所以能源消費總量大。
我國2019年能源消耗佔全球總量的24.3%,美國佔全球總量的16.2%,中美兩國加起來佔全球消費總量的40%。 2010年的時候,我國和美國差不多,此後我國往上漲,美國往下降。我國能源消費成長對世界能源消費成長的貢獻,在2018年的時候佔三分之一,換句話說全球每年新增的能源三分之一是我們中國增加的。
在「十三五」以前我國能源消耗以煤為主,煤炭在一次能源資源供應裡佔比始終在65%—70%之間。
十八大以後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十三五」以來由於能源革命、能源轉型的推動,我國的能源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煤炭比重已經降到了57.6%,到2025年「十四五」末煤炭的比重會降到50%左右,五年降了六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是增加的。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改變。
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大,經濟體量是全球第二,人均能源消費已經處於全球20%高能耗人口的行列,全球80%以上的人口人均消費能源比我們低很多。這說明我們總量大,人均消費也大,所以在世界上就造成了不平衡。
第二,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
我國消費的能源,85%是自己生產。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國,煤炭產量佔全球將近一半。我國也是全球第六石油生產大國,前五位分別是美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加拿大、伊拉克。我國也是世界第五大天然氣生產國,2019年生產天然氣將近1,800億立方米,最大的美國生產9,000億立方米天然氣,俄羅斯、伊朗、卡達也在增加。
全球天然氣產量現在是每年將近4兆立方米,仍然是持續成長的能源。
第三,我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進口國。
2019年,我國消費石油7億噸,其中進口量是近5億噸,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大。天然氣進口量也比較大,2019年我國進口天然氣1,300億立方米,加上我國產量1,700億立方米,使用量將近3,000億立方米。
201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72.6%,天然氣對外依存度42.1%。由於國內需求仍將持續成長,國內產量難有較大提升,我國油氣對外依賴度今後還會上升。
第四,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環境問題大國。
我們能源消耗量很大,所以能源消耗、生產、加工、輸送排出來的各種污染物數量龐大。排放量大就造成了空氣污染、臭氧污染、降塵、酸雨等等天災。
第五,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我國的排放量有多大呢?全球能源消耗排放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佔全球溫室氣體的70%以上,而我們能源消耗排放的二氧化碳佔全球總量的28%。
煤改氣、煤改電
需要市場化運作,定價需要精細化
韓文科介紹,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推動能源轉型領域有一套政策,主要是關於治理霧霾、清潔能源,煤炭在2016-2018年去產能8億噸。
能源生產消費革命最主要是不斷增加清潔能源的消費,降低非清潔能源的生產和消耗。這裡有一個制度性安排,就是新增的能源需求主要靠清潔能源。還要替代一部分存量,有些園區還要用清潔能源去取代不清潔能源,這已經是國家一項制度了。
國家這幾年為了在消費端推進能源革命,就是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現在還提出來“電從身邊來”,要在當地發展清潔能源。
韓文科認為,在「十四五」期間,我國一是要關注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一個重點問題,主要是要在能源領域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
我國在能源安全上最主要是:
第一,要用總體國家安全觀去破解美國的絕對安全觀。
為什麼中美會對壘?美國認為它在二戰以後是一個全球性的國家,它有全球的使命、有全球的利益、有全球的強權、有全球的力量,所以它不能容許別人在它跟前和它競爭。所以,它立足的是絕對安全,不需要對手。但是,中國講究的是共同安全,這在「十四五」期間會進行磨合。
第二,我們國家將會以更大的力度發展清潔能源,包括煤改氣、煤改電。
為什麼要加速? 「十三五」我國能源結構發生了巨大的歷史性變化,但是已開發國家的減排要求還是差距很大,加速的話,到2030年就能實現比較清潔的目標。這不光是能源變化的問題,最主要的是保住我國改革開放的格局,使我國實體經濟,使製造業大國製造出來的產品能暢銷世界。
最近我國和歐盟聯繫比較多,我們在製造理念上和歐盟比較接近,就是為了防止今後歐盟給我們施加貿易壁壘,這也是關乎經濟社會發展的。
所以,中國現在能源使用更清潔不光是能源安全的問題,是產業能不能走出國門,能不能被全世界接受的問題。所以,國家要大力發展再生能源。
第三,傳統能源在「十四五」期間要進行深度的調整。
我國的GDP成長受到能源消費成長很大的限制,這是「十四五」要扭轉的。煤炭這幾年也有些反彈,「十四五」期間要進一步加強下調,所以,國家要從嚴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費。
在這中間傳統產業用資訊科技進行改造,可以實現智慧煤礦,像陶瓷產業要實現更精細的發展也是有很大的空間。
國家也建立了各種各樣的模式,在模式製度裡,煤改氣、煤改電強制推行有些是有副作用的,所以要改變它的強制推行,要更加市場化的運作,從各國的例子來看燃料轉換都很難,要進行增加成本的疏導,價格要經過精細化的定價。
(文章轉載自陶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