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1:復工難
2020開年,一場「疫情」打亂了陶瓷企業的複工計劃,陶瓷業迎來「最晚」、「最難」開工季,很多陶瓷企業的複工時間相比原計劃一再推遲。
依照正常規劃,大部分陶企是在2月10日前後復工復產,但不少企業因「疫情」面臨無法如預期開工的困難。一是,不少政府要求「企業開工等通知,未經允許不得擅自開工」;二是,部分企業擔心疫情進一步擴散而選擇不開工;三是,員工無法按時返崗使得企業無法如預期開工。
從最終的時間來看,3月份陶瓷產業才迎來大規模復工復產,這比計畫中的復工復產時間延後了將近一個月,而「疫情中心」湖北省陶企甚至在三月底、四月初才迎來集中復工復產。
關鍵字2:展會取消、延長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許多展會主辦單位紛紛宣布延期或取消,包括佛山春季陶博會、廣交會、2020廣州陶瓷工業展等展會改為線上開展活動。
根據《陶瓷資訊》2020年4月不完全統計,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外展會宣布延期或取消的至少有300場。其中,原定於2020年11月舉行的2020義大利博洛尼亞陶瓷衛浴展同樣取消,這是自1983年第一屆舉辦起,波隆那陶瓷衛浴展在過去近四十年內,第一次因疫情停辦。
至2020年7月開始,2020佛山潭洲陶瓷展、廣州建博會、河北高邑陶博會、第35屆佛山陶博會(秋季)、2020廣州設計周等展覽會在做足防疫措施情況下,才有秩序地進行活動,這些能夠舉辦的展會無疑承載著更多的行業期許。
關鍵字3:「煤改氣」與清潔能源
2020開年以來,廣東建陶兩大主產區清遠、肇慶,受「煤改氣」影響,陶企復產進度緩慢。隨後,廣東清遠、肇慶、江門、佛山相繼下達「煤改氣」最後通牒。
2020年2月28日,肇慶市高要區發布產區內未使用天然氣生產的陶企一律不能復產,以致三月底金利鎮僅少數陶企點火、德慶縣無企業復產。
2020年5月7日,清遠市生態環境廳及工信局聯合組織召開清遠市全面落實陶瓷企業使用天然氣工作會議。自5月起暫停未全面落實使用天然氣陶瓷業者相關鍋爐、瓦斯發生爐等進行年檢(年審)。
2020年6月29日,江門市生態環境局對「煤改氣」工作進展較為緩慢的個別陶瓷企業進行約談。恩平分局局長袁保民提出,務必保證在2020年9月底前完成「煤改氣」工作任務。對未依要求完成煤改氣任務的陶瓷企業,予以關閉退出。
2020年7月9日,佛山市召開建築陶瓷業清潔能源改造工作推進會,明確對未能按時完成改造任務並驗收的窯爐生產線,從2021年1月1日起一律作停產處理。
同時,在江西高安產區,2020年12月13日,全球最大的全自動煤製氣「高安濟民可信清潔能源計畫」成功試產供氣,高安建陶基地企業將正式採用“集中供氣”,且當天第一批共12家陶企全部完成點火投運。
關鍵字4:岩板「瘋狂」
2020年,中國陶瓷產業掀起一場為之瘋狂的“岩板熱”,岩板在國內迎來“全面大爆發”,更有石材巨頭河北領標跨界投資20.8億元建4條岩板生產線。
《陶瓷資訊》「陶業長徵」2020全國瓷磚產能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建成大/岩/薄板生產線171條,日產能197.85萬平方米,僅廣東省,已建成大/岩/薄板生產線87條,日產能約84.85萬平方公尺。
岩板經過一輪快速擴張發展,產品更新快速、樣式豐富,岩板邊界不斷被打破,產品已創新迭代至3mm纖薄岩板、曲面岩板、健康岩板、透光岩板、高強韌拋光岩板、特殊高性能陶瓷岩板等。
岩板規格也不再限定大規格,因投入小、轉產快,小岩板也隨之「野蠻生長”。根據《陶瓷資訊》先前粗略統計,僅2020年5-9月,廣東有近20家陶企佈局岩板生產線,其中大部分為小岩板。
岩板太「瘋狂」必然會導致市場失去理性。 2020年岩板一路高歌猛進,導致產能過剩、利潤見底,不乏陶企將岩板生產線改回瓷磚生產線。小岩板更是因為氾濫,品質、加工性能不好把控,以及花色單一、產品爆倉,打起了價格廝殺戰,最終淪為「大路貨」。
關鍵字5:中板熱
2020年,中板在江西、山東等各大產區大規模擴產,中板在高安也成為繼拋釉磚之後產能規模最大的品類。
根據《陶瓷資訊》「2020陶業長徵」調查資料統計,目前高安產區(含宜豐、上高)擁有中板生產線31條,日產能達73萬平方公尺;江西省擁有中板生產線42條,日產能達86.2萬平方公尺。
2020年11月,山東淄博、臨沂有7家陶企共計7條大產能中板生產線開工建設,單線設計日產能達3.5-4萬平方米,意味著山東產區中板日產能到2021年至少新增24.5萬平方公尺。加上原有的中板日產能,山東產區2021年的中板日產能將超過40萬平方公尺。
另一中板先行產區福建晉江、南安陶企生產線產能小、轉產靈活,同一生產線混燒多種產品的現象十分普遍,實際上可生產中板的生產線早已超過12條。
隨著中板的火熱擴增,廠商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終端經銷商的銷售壓力也逐步加大。
關鍵字6:技改新線
市場低迷、產品創新迭代快、「煤改氣」步步逼近,致使2020年產業掀起技改建大/中/薄/岩板風潮。
廣東清遠、肇慶等產區受「煤改氣」影響,常規產品利潤下滑,大板、岩板成廣東陶企改線的絕對主流。根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廣東產區技改大/岩板新線點火超30條。
四川夾江也是2020年全國技改生產線最多、產能擴充最快的產區之一。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四川陶瓷業者點火投產、開工建設生產線超20條,技改方向以生產厚板、薄板、岩板、保溫板等新流行的產品居多。
此外,2020年,另一技改新線火熱的是江西產區。從眾多陶企技改新線方向來看,技改新線無疑離不開兩方面:一方面是升級設備,應對日益加緊的環保指標、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是改產高附加價值產品,提高競爭力。
關鍵字7:海運費爆漲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受疫情導致的工人緊缺、船運集裝箱週轉不暢,以及國家政策、國內集裝箱生產產能有限等因素影響以致“一箱難求”,2020下半年以來,集裝箱海運價格急劇飆升且維持高位運作。
2020年7月,中印邊境衝突持續升級,引發印度國內抵制「中國製造」:DHL、FedEx宣布暫停中國發往印度的貨物;另受各方因素影響,中國至印度的海運費環比約成長475%。
遠洋航線-美洲的漲幅更為驚人。從9月到12月初,每櫃的海運費漲了4000~5000美金。而根據2020年12月的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顯示,美東航線40英尺貨櫃運價已經突破4700美元的關口,創下了歷史新高。
多家貨代公司表示,目前東南亞航線如泰國、印尼都是暫停訂艙業務,因為客戶、出口商都承受不起海運費的升幅。事實上,東南亞線海運費從10月就開始上漲,兩個月來平均漲了10倍,在某些時間點漲幅甚至一度高達150%。
從反傾銷到其他國家陶瓷的低價衝擊,再到今年新冠疫情的打擊,陶瓷外貿人每一年都是挑戰與機會並存。上半年,陶瓷外貿人愁訂單;下半年,有單有貨卻沒有櫃,更有陶企12月份出口量只有往年的10%。
關鍵字8:資本市場風起雲湧
2020年,資本市場風起雲湧,全球陶瓷產業重組加劇。 2020 年8 月14 日,碧桂園創投入股歐神諾、蒙娜麗莎被終止;2020年8月18日,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披露了鷹牌陶瓷下屬四家子公司66%股權轉讓的消息;2020年10月19日,東鵬控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2020年9月29日,陷入債務危機的恆大地產與1300億元戰投中的863億元戰略投資者簽訂了補充協議,戰投同意轉為普通股權長期持有,且股權比例保持不變。其中涉及陶瓷企業至少三家,新明珠15億元、家美(馬可波羅)15億元、歐神諾數據不詳。
2020年12月22日,碧桂園創投以2億元認購廣西蒙娜麗莎新增註冊資本6242萬元,剩餘1.3758億元計入資本本金。 2020年12月30日,科達製造行使買入選擇權,購買Witaly持有的義大利唯高40%的股權。加上先前購買Witaly持有的唯高60%的股權,至此,科達製造已完成對義大利唯高100%的股權收購。
2020年12月31日,蒙娜麗莎集團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受讓普丁陶瓷持有的至美善德股權並成為至美善德的控股股東…
020年,建陶業也積極擁抱資本市場,每起收購或重組事件,都各有各的算盤。龍頭陶企紛紛資本擴張打造“超級陶企”,資本市場的加持助推頭部建陶企業迅速擴大市場份額。
關鍵字9:「圈地」擴張
2020年,大型陶企大舉「圈地」擴張,投資的新生產線專案更為現代化、高端化。同時資本的介入,使陶瓷產品、品牌的集中度亦越來越高,或進一步促進產業巨頭企業的形成。
2020年9月24日,歐神諾與藤縣政府正式簽訂第二基地陶瓷生產項目投資的框架協議,歐神諾第二基地將再投資25億元,再建設10條現代化陶瓷生產線,預計產值超40億元
2020年11月25日,總投資50億元的諾貝爾高端陶瓷蕪湖生產基地簽約落戶安徽省繁昌區,計劃新建15條建陶生產線和1條TCM特種陶瓷膜生產線,項目建成後將年產1億平方公尺高端陶瓷,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80億元,每年稅收5億元。
2020年12月3日,金意陶成功競標得到位於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橫一路北側、澳邊湧東側的53.5畝的地塊,將打造成為金意陶集團總部綠家居產業園。未來,工程投產後,預計5年累計新增工業產值14.6億元。
2020下半年來,九方瓦業分別在江西萍鄉、四川丹棱,投資新建兩大生產基地、新建6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後,九方瓦業在全國佈局的生產基地將達到7個,生產線達到19條,「九方瓦業」單品牌年銷售額將邁向15億元,進一步鞏固在建陶屋面瓦產業的「龍頭地位」…
關鍵字10:氣荒與氣價上漲
氣價不穩、供氣不足是許多產區陶瓷企業完成“煤改氣”後的“後遺症”,以致於在2020年期間,“斷氣”、“氣價上漲”事件在業內頻繁發生。
2020年11月廣東天然氣全部上漲,其中單一使用LNG供氣的清遠禾雲片區,氣價最高到了3.18元/m3;肇慶多個片區管道氣漲幅接近20%,LNG漲幅近25%。
2020年12月,山東LNG到貨價已超過9,000元/噸,即超過6.4元/立方公尺。臨沂多數陶企的管道天然氣用氣價格在2.9-3.15元之間。
「氣瘋」完了,又「氣荒」。
廣東江門自2020年9月完成天然氣改造以來,飽受氣化能力不足,企業生產受限。 10月21日,用氣不足一個月,恩平市沙湖鎮蒲橋建材工業園區由於園區採用LNG氣站供氣,用氣量需求過大,現有管道氣化能力不足,出現“氣荒”,使大部分生產線處於保溫狀態。
根據《陶瓷資訊》先前報道,進入2020年12月,廣東地區LNG不僅供應不足,單一使用LNG的陶瓷產區陶瓷企業也被限制用氣,嚴重影響生產。其中最早進行天然氣改造,並採用單一氣源LNG的清遠禾雲片區及週邊地區陶瓷廠商生產受影響最大。
2020年12月初,清遠禾雲地區就曾發生因供氣不足引起一週內兩度限制用氣事件,多家陶瓷業者被迫限產多日。
(文章轉載自陶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