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張念超
原文標題|市場升級,部長升位
作者|張念超
上週,「八三學聯」召開了一次座談會,來自不同企業的40餘位市場負責人打破品牌的界限為當下獻言獻策,著實能可貴,行業的發展也需要這樣深度的“部長級」會議,求同存異共同成長。我作為旁觀者參與了半程活動,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感知了當下市場人的辛苦和困惑。
關於企業市場的位、益、責的爭論由來已久,尤其在企業效益下滑時期,市場部有可能會被定為「花錢部門」的羔羊,除了任由宰割,別無突破之門。 行銷部在企業該如何定位?該發揮怎麼樣的作用?這不僅是老闆的困惑,也是行銷部負責人的迷惘。畢竟,業界三十餘年的輝煌,大多功勞被定義為銷售的貢獻,無論是品牌企業,還是非品牌企業都是如此,市場部就顯得有些尷尬,位定高了達不到預期,定位低了感覺又不符合品牌方向。
今天,銷售遇到了困難,不是銷售本身的問題,是消費和環境變化的結果。消費變化了,同樣對銷售工作本身的要求提高了,傳統的手法已經失靈、管道已經受阻、模式已經陳舊。市場變化的結果,不是銷售手段可以彌補的,而只有透過企業市場系統再造才能突圍,才能感知消費的變化,才能走在競爭的前列。
就如當下「炙熱」的岩板產品,現在是發展的初期,大眾對岩板的認知還不全面,競爭還停留在製造層面,基本方式是:我有你沒有、你的小我的大、你的價格比我低我的工藝有優勢等等。這些都是在時間空間維度的競爭,據說年底將有70餘條岩板窯的建設,等這些窯爐都建成後,時間差就變得微乎其微,競爭就會轉向空間差。岩板一旦進入空間差競爭的時候,考驗的不再是產品本身,而是岩板的運作能力。而岩板的模式和陶瓷的營運相差很大,對企業的營運體係要求也不同,其中就包括產品研發思路、設計方向、加工方式、物流模式、終端展現形式以及售賣對向和手段等。所以,岩板真正的競爭不是產品本身的競爭,而是營運體系和服務流程的競爭。改變營運體系,不是現在的銷售部門能完成的事情,而是企業的市場部,或更高級部門的事情,無論是哪些個部門主導,具體的工作必將有市場部具體落實。
談到行銷部的職能與工作分工,行銷部大多定位為業務的輔助部門,策劃、文案、設計是其三大核心職能,這種定位下的市場部自然成了「只花不賺」的部門,在品牌企業還可以獲得理解與支持,在銷售型企業似乎違背了經營的宗旨,也就造成了老闆頭痛、市場部頭大的局面。今天,市場和企業的生存環境改變了,市場部的職能有必要進行擴充,為其增加品牌、公共關係二方面工作。對一個品牌企業來說,當下市場部要有三大新核心功能:品牌、公共關係、市場。否則,企業的市場部是沒有價值,也是沒有貢獻的。
品牌是企業靈魂的外在體現,品牌管理才是銷售和消費信賴的保障。公共關係,主要不是企業的對外活動,而是消費與市場研究。 品牌能領先產業,主要看的是對市場和消費研究應用的先知性和研究成果的時效性。 目前,業界很多企業都有市場職能,只有頭部企業有品牌職能,而對公共關係的職能普遍欠缺,有些企業有商學院,也算是公共關係職能的一部分,不過只有輸出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大眾研究、行為分析。
產業迎來新拐點,未來,一個企業要有好的績效,市場部這股背後的力量可能會發揮大的作用。但,未來的行銷部絕不是今天的以「策劃、文案、設計」為主題的市場部,市場而企業對這個部門要求會更多,期待也會更多。今天的你能都勝任未來的需求嗎?新需求,對企業的市場部如何定位和市場部從業者,都是一個重大考驗。
面對新消費和新常態,是時候把市場部改為市場內容部了,市場升級,(市場部負責人)部長升位,才是成功的關鍵。
作者:張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