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陶瓷產業發展歷程,將最近十年定位為轉型年毫不為過。
眾所周知,2009年前後開始至今:整體經濟下行,行業步入微利時代,消費迭代升級、瓷磚產品同質化瓶頸湧現、流通渠道變革、終端競爭慘烈......於是,轉型成為陶瓷產業無法迴避的主題。
尤其,最近3年,受到通路裂變的衝擊,這種整體產業摸不著門路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許多在早一輪發展中已然成功碩果累累的企業及品牌,反而紛紛在環境變化之後一再慘遭滑鐵盧,幾番掙扎撲騰發現——找不到轉型的出路,未能將成功持續保持!類似現像在業界普遍存在,不只廠家,還有大量經銷商亦然。
案例一
張磊(化名)是某品牌的南京代理商,做磁磚銷售生意長達20年。
他的輝煌時代,一年收益就能過千萬,曾是親朋好友中不折不扣的成功者。但最近這些年,他開始變得頗為消極:害怕工廠催發貨、不敢輕易改裝店面,甚至還壓縮了金盛家居賣場的店面和卡門子紅星美凱龍等地區的店面,2年內撤除了6家店,大型店面就保留了弘陽裝飾城一處。
「生意太難做了,一直虧。」張磊明顯有些憂慮,「我正和朋友商量著搞點其他投資,磁磚肯定不打算再投入了,現在是有得做就做,沒得做也懶得著急了——你急不來啊。佛山A品牌代理商,但由於A品牌轉型的問題和廠商未能達成共識,就換了代理品牌B。
關於更換品牌一事,張磊說:此前A品牌發展很暢旺,自己也是靠這個品牌發家的,但五六年前,A品牌廠家搞轉型升級,從品牌形像到銷售模式再到通路都要求代理商跟著步調走。
「那時候我還是很相信廠家的,畢竟跟著廠家賺錢了嘛。所以,我記得我將旗下十幾個店面全部按要求重新裝修,短短一兩年投入巨大。開始還有客戶出於好奇來轉轉,再後來門可羅雀。了兩年,我錢虧了不說,連老客戶都還折騰跑了,什麼也沒落著! 還好我及時收手,要再跟著A品牌廠家折騰下去,我之前賺的家底兒都該全部掏空了!
張磊言談間,對這些年的虧損,顯然是耿耿於懷。由於在終端跑調研,筆者遇到類似張磊這種老闆,遠不止一二。 那麼,究竟陶企轉型中核心動作要領是什麼?大批量失敗的企業給我們什麼教訓?要如何避開? 身為業界媒體人,筆者對此亦始終在探尋思考與不斷總結。 其實,答案跨界專家早已揭曉。 「越是過去成功了的企業、團體,過去的成功越大、越輝煌,那麼在時代環境變化了之後,越有可能失敗且敗得越慘! 」——2016年耶魯世界學者、2012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財新傳媒總編輯、得到APP專欄作家王爍曾在其代表作中特別強調這一點。 為什麼?成功的企業和團體,以前既然能夠取得輝煌的成績,按道理在之後的成功道路上會更有經驗、更有概率成功才對呀? 王爍認為,其實不對。因為過去成功了的企業和團體,既然在之前成功了,那麼其身上的一切要素和優勢都在市場環境的塑造下,不停的匹配這種固有環境。包括客戶、市場、通路、文化和團隊行為模式等等,那麼一旦環境改變,這個企業和團體就會面臨必然的失敗!畢竟,一整個體係要改過來,非常困難。 這也是我們所說的:轉型升級往往失敗原因。
案例二 蕭琴(化名)是佛山某老品牌企業的大區經理,銷售業界精英一枚。和筆者在某次業內活動上認識,後來成了好友,私下經常和筆者閒聊互通行業資訊。 前不久,肖琴表示準備跳槽到某新品牌去-品牌成立1年多而已。而她目前所在品牌,則有19年歷史。 「給你什麼條件啊?就這麼拋棄了實力派品牌?」我半開玩笑半認真。 「條件倒是沒怎麼詳談,應該會比現在略差或相當吧。我倒不是衝待遇去的,我還是看整體吧。」肖琴回答的一板一眼,不像是玩笑。 她告訴筆者:老品牌近年來嗷嗷叫著轉型,還找了第三方公司來協助全面系統升級,可事實是——老闆確實大張旗鼓地轉!親自帶了第三方公司來輔助,各種程序工具和製度全部翻新了一遍,執行。但第三方一走,大家執行和所有東西回到了過去,在老闆眼皮底下就回到了過去。 什麼原因?人沒變啊!思想和行為習慣又慣性的回去了啊!最後這場升級,除了品牌外觀變了,似乎實質上什麼也沒變。 「要是完全沒變也罷了,可這麼一升級一折騰,倒是把我手頭好幾個大客戶惹煩了,轉型那時候工廠力度大啊,讓人客戶跟著走、跟著變、跟著改,不跟就換客戶!看來就是兩套標準呀——客戶心傷了唄。地方好。
「那為何要換到一個僅僅1年的新牌子去啊?這牌子知名度和美譽度都還沒出來呀?」筆者打破砂鍋問到底。 「你有所不知,這個品牌的做法可靠。它是王老闆(某實力派老闆)投資的一個新品牌,王老闆是智者,他只管匹配資金,職業經理人和團隊建設全部啟用新人。我覺得這樣幹比在老套人馬和體系上進行升級更可靠。
肖琴所在的企業並非個案。反觀陶瓷產業,多少前僕後繼的升級者,都以失敗告終?就是因為它們始終希望升級轉型是建立在過去成功的基礎上完成,將新和舊完美結合,從而成功。 但顯然這是一個悖論。 因為你以往所有的成功都基於以往的環境而存在,當成功之後環境又不斷強化你的成功動作,最終企業組織與環境之間存在了高度匹配。這種高度匹配甚至發展成為慣性動作。當環境改變了,要改掉這些慣性動作難上加難。
那麼,如果這類企業要轉型成功,可有方法? 王爍在書中表示:有! 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只用第一次成功後累積的雄厚資金,重新投資一個團隊,重新基於當前的環境來組成全新體系和資源,包括客戶、包括產品、團隊、運作模式和通路等等。 將新舊徹底分開,不要妄想用舊有團隊來解決新的問題——因為,以往已經成熟的系統會在所有層面為你新的方向設置慣性障礙。 筆者近期看到了上述觀點,結合歷經的實例,解析如上希望對業內有所啟發。